一路上,老太太嘴巴就没闲着,一边跟毛线说郭晓晓家的历史,一边还得跟路人
招呼,顺带介绍下毛线二人,这是城里来的客,人小小出息啦!
路过一个破旧的麦场时,她又突然岔开话题,说起之前扬麦子的情形,说扬麦子可得选个好天气,不能是阴天,得有风……大了也不行,她说着拍了下毛线的手臂,问:“你个城里女娃娃没见过俄们农村的大场面吧?”
毛线笑着摇头:“没见过啊,您!”
老太太这眼睛一下子就放亮了,尖声道:“木铲那么一扬啊,你就看着金黄的馍馍满太飞。”
毛线失笑,问:“奶奶,馍馍不是白色的么?”
“你也吃过馍馍?”老太太脸上有些不自在,她一直都当城里人是吃大米的,这牛好像有些吹大了,她停下,喘了口气,道:“刚刚俄说得有点夸张,但我们麦子是金黄金黄的,粒粒饱满,真的,你肯定没吃过那么俄们这儿那么香的馍馍……”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俄们现在也吃不到了……俄们这地方,沟沟坎坎的,不像人家运城那边,平平整整地,人家那地好呀,产粮好啊!”
话题越扯越远,毛线不得不打断,说:“奶奶,听您这么一说……”
她咕咚吞了一口口水,道:“我好想马上咬上一口馍馍……”
木加一微微挑眉,睁眼听她胡扯,她家明明都是吃杂粮居多,好么!
“好说,这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俄今儿个早上还蒸了一锅……”老太太眯眼道:“给你尝一个!”
“好呀!”毛线点头,又看了木加一一眼,道:“这样,等我们走的时候,去奶奶家买几笼屉馍馍带着?”
“好!”木加一会意,点头道:“听你的!”
老太太愣了一下,像是没听清一般,又问:“要几笼?”
“俩?仨?”毛线伸手比划着,不知道人家是嫌多了还是少了。
“好事成双,就四笼!”老太太抬头看了眼天,默默盘算着,她这会儿赶回去发面,待晚饭前就能蒸好!
“好的!”毛线点头,跟木加一对了个眼,心说,这老太太可以啊,一点儿都不糊涂!
“那价格?”老太太问道。
“您说了算!”毛线笑道:“不着急,我们走的时候才拿!”
她越是说不着急,老太太越是心急,这赚钱的哪能不着急呢,再说,这半道上万一叫别人给截了胡呢,这村里的婆娘媳妇子,谁还不会蒸个馍馍呀!
毛线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伸手去书包里摸钱包,不想木加一抢先一步。
“奶奶,我们给您一百块,这是定金,多退少补!”木加一率先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双手奉上。
老太太那原本狭小的眼缝突然裂出一道光来,她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落在最后两个字上:少补!
不想,木加一又补了一句:“我们平常也从附近的乡下买手工馒头,一般都是一块钱一个!这么大!”
他伸出拳头比划了下,又看向老太太:“搁您这儿,就算两块吧……”
说罢,他又看了毛线一眼,道:“你瞧瞧你这馋猫,让奶奶受多大的罪,馒头有啥好吃的,昨儿个还没吃够么!”
他这一说,老太太立马又接受到两条信息:第一,人家懂行情,知道大致价格;第二,除了她,还有别人提过这事。
如此一来,她这心里就有数了,高价是卖不上了,只能看数量了……她眼睛一斜,顿时又有了主意,他们也没见过乡下的笼屉,哪知道多大呀!
“不遭罪,我能干!”老太太举着木加一递过来的那张百元大钞对着太阳耀了耀,黄豆般大小的两粒眼珠子如胀发了一般,瞪得贼亮。
“奶奶,您还会看钱呢!”毛线笑道。
眼前的老人让她想起了家里那个难缠的老太太——万事皆糊涂的姥姥,把毕生的精明都用在了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