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婚礼按照礼制规范举行,并没有太奢华,但前前后后还是花费了近三百万钱。 张飞也算颇有家资,给女儿置办的妆奁极其豪华。 成都附近大量的田宅、庄园、商铺都划到女儿的嫁妆名下。 这方面,刘禅觉得三叔老丈人还是挺厚道的。 于是,田宅被租出去收租,庄园改为屯田庄,商铺统统交由振国商行经营。 什么女方的?!老婆的都是自己的,况且自己不过是帮她管理一下。 因为一次性掏空大半家财,以至于张苞向刘禅哭诉自己以后得靠他来养着。 而张鸯显得很兴奋,虽然婚礼的周期很赶,但每一项事情她都做得很细致。 比如许多婚日前后要用到的衣装首饰,都需要一一试装。 这时候的衣裙配饰是十分繁琐的,每试穿一套就要将近大半个时辰。 但是张鸯却并没有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反而十分高兴的,几天时间前前后后试穿了七八十套。 并且对每一套都予以点评,最后终于选出最合心意的几套。 初次听闻这件事的刘禅表示惊讶,只得感慨或许这就是女性的天赋吧。 然后在其入门的那一天傍晚,刘禅更是惊讶,因为张鸯那天化了妆。 也就是体态身姿颇为熟悉,看脸是不行的,饶是刘禅与她青梅竹马也是颇感陌生。 “没想到这时候就已经有这么先进的邪术了。” 白粉为底,脸敷嫣红,步摇、耳坠、还有诸多花钿装饰…… 刘禅到底是看过不少中式恐怖片的,程唱礼,刘禅和张鸯按照礼制做出响应的动作。 张苞给刘禅递上一条红色的锦缎,他捏着一端,张鸯捏着另一端。 走上礼台跪坐下来,便有侍者捧着名贵木料制作的水盆近前。 然后张苞和张鸯的侍女上前帮着刘禅和张鸯洗手。 此为行沃盥礼。 估计这也是饭前洗手优良卫生传统的体现。 洗完手后,接着便是同牢礼。 两名侍者分别端上来一个碗、一个酒杯。 碗中有饭食,是炖得很烂、切的很小块的牛肉;酒杯里自然也是盛满了酒。 新人夫妻共同食用一个碗里的饭,喝一个杯子里的酒。 以表示自此夫妻一体,同舟共济。 同牢礼之后,便是合卺礼。 这个有点难度,是一个较大些礼器形制的酒壶,能均分成两半,分开后十分像瓢。 都倒满酒,新人夫妻各自喝掉自己手中的一半,然后将礼器递给伴郎伴娘。 伴娘交换手中礼器,再递给新人夫妻,然后喝完剩下一半。 以示夫妇一体、尊卑等同。 没错,在这时期正妻的地位是与丈夫等同的,还没有变成男尊女卑。 不过汉朝毕竟已经开始独尊儒术、礼制治国,封建礼教已经出现了发展苗头。 然后便是后世较为熟悉的三拜流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和夫妻对拜。 拜完之后,便是结发礼。 新人夫妻各自剪下一缕头发,扎在一块,放入同心锁中。 这是整个婚礼的最后一个仪式,所以,也有结发夫妻的称呼。 之后便是宴饮,因为刘禅是皇太子,大家都非常守规矩。 不仅没有婚闹,即便是劝酒也有数量限制。 李遗、张苞、关兴、糜照、霍弋、诸葛乔、法邈等人喝的并不尽兴。 刘禅无奈,自掏腰包让他们离去后下馆子再摆一桌。 张鸯到底与一般的大家闺秀不同,是习武的,私下里还是比较豪爽的。 只不过自开始准备结婚以来,一举一动都被母亲夏侯氏严格要求。 《女戒》更是不知道抄写了多少遍。 一切言行举止都要符合规矩,丝毫不敢逾越。 张飞看着女儿一脸遭受折磨的样子,曾出言说不必这么严格,结果被夏侯氏揪着耳朵狠狠的数落了一顿。 明明比夏侯氏高一头的张飞,在夏侯氏面前跟个鹌鹑似的不敢辩解。 老爹的败北让张鸯意识到自己这次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只得乖乖认命。 “皇家毕竟是皇家,宫中规矩又多,而且朝内朝外太多的人盯着张家,盯着你,所以你不能犯错。” 母亲多次出言告诫,让张鸯惶恐。 结婚当晚,看到刘禅归来后,张鸯一板一眼的双手将筷子举过头顶,递给刘禅。 先前的礼仪流程中,酒喝了不少,但是饭却是没吃,忙活这么久,自然是饿了的。 婚房内案几上自然是准备好了饭食的。 然而却只有一副碗筷,而现在张鸯正将他递给刘禅。 “干嘛要这样?!” 说实话,张鸯这样的表现让刘禅感到怪异,相处起来非常不舒服。 他还是喜欢那种青梅竹马,大大咧咧,随心所欲的相处模式。 “母亲说,为人妻要学会侍奉丈夫,吃饭的时候要侍奉丈夫先吃。” “……” 这便是刘禅讨厌的封建礼教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初年的一对夫妻。 就是梁鸿和孟光那个‘举案齐眉’的典故。 后世词语举案齐眉是个褒义词,表示夫妻之间相互尊敬的意思。 但其实,深入了解这个典故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装逼男和恋爱脑女的傻缺故事。 当时,梁鸿名气很大,而他家乡的富豪有个丑女儿叫孟光,到了三十岁还不嫁人。 孟光扬言非名气大的人不嫁,反正她就是看上了梁鸿。 常言道富贵不能拒,梁鸿便娶了她。 但令人惊奇的是,结婚后,他竟然连续七天不碰自己的妻子。 问其原因,答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于是孟光脱下华贵的衣服,穿上粗布麻衣,像个农家妇人一般。 孟光把饭菜做好放在托盘里,自己低着头,把托盘举过自己的眉毛,梁鸿才吃饭。 结果经过士人近两百年的粉饰宣传后,装逼男和恋爱脑女的傻缺故事竟然成了夫妻恩爱互相尊敬的典范。 刘禅感觉到,自王莽让儒家的美好幻想破灭之后,儒家便开始转变为儒教。 儒教非常敏感,不许别人质疑圣人和经文的正确性,违者甚至会被肉体消灭,开始走上禁锢思想的路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