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西风不知道的是:王竟安已经带着秦国两位将军的口信又回到了楼兰城。</p>
并且,辅家得到肯定答复,马上行动起来了。</p>
辅家家主立即去找禄王沟通,得到他的认同和某种程度的支持。</p>
盟友的国仇家恨,禄王不能不支持!虽然这对楼兰国来说,有一定风险。</p>
其实禄王家族何尝不是与辅家一样!</p>
作为武庚后代,禄家就背负着子族对姬族的亡国之恨。</p>
中原修史有个规矩:前朝史,后朝修。</p>
这就导致每个王朝的末位君主,都被史书刻画成一个模样,都具极端性格:极端荒淫、极端残暴、极端轻民;</p>
而各朝开国君主则被刻画成相似的另一个极端:极端仁慈、极端贤明…</p>
历史真相与此相去太远。</p>
这就是历史记录的前倒后颠定律。</p>
都是以谎言来证明夺权合法性。</p>
比如夏王桀、商纣王、周幽王,他们根本没有后世描绘的那么邪恶;再比如真实的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是那样正面。</p>
后朝的历史表述,关于末君、首君也是如此,皆不可信。</p>
回到现实。</p>
禄王答应辅家主的请求,同意楼兰国军队里的辅家子弟暂时退出,加入辅家志愿军。</p>
同时征调另外三个家族部分卫队成员,扩充国家军力到1300人。加强戒备,以防不测。</p>
辅家志愿军总指挥辅云湖,队长辅见渠。下辖三名百夫长:辅衣岫、辅正昆、韦明煦。共302人。</p>
302名辅家军与王竟安几人一起,带着一部分牧民,押着1000匹战马、5000只羊、部分香料和西域农产品,向东出发。</p>
按照约定,此后辅家的货运马队每两个月出发一批,向东运送物资。中原不统一,货运不停。</p>
显然,辅家将因此极速膨胀。</p>
整个楼兰国一时间人声鼎沸、议论纷纷。</p>
人们不知这是辅家志愿军赴前线与赵国交战,还以为是中原国家采购的物资,由禄王派军队护送过去。</p>
韦西风按时上学放学,没有到处跑。</p>
但同学里有许多长舌头,他无须打听,只要竖着耳朵聆听,城里的动静就尽收耳中。</p>
</p>
时光似电、光阴如梭。</p>
转眼来到前260年,韦西风满10岁。</p>
到这年年底,中原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结束了。秦国胜!</p>
辅家志愿军也就完成使命,回到了楼兰国。</p>
但:出发时的302人,只回来93人!包括伤残的在内。</p>
战死209人!</p>
辅家长老辅云湖,战死;</p>
志愿军队长辅见渠,战死;</p>
百夫长辅正昆,战死;</p>
百夫长韦明煦,战死;</p>
高级指挥官里,只有一名百夫长辅衣岫回来。</p>
赵国虽然没有被灭国,但军队被消灭了45万人。</p>
秦国方面也损失了25万大军。</p>
辅家虽损失2/3出战儿郎,但辅家总算正面参加了对赵军的战斗,而且本方获胜。勉强也算报仇了。</p>
辅家残军只带回少数族人头颅。</p>
有些根本不知在哪,有些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保存只能就地掩埋。</p>
带回来的是最后决战牺牲的族人。</p>
于是,辅家首先举行浩大而隆重的祭奠英灵仪式。</p>
韦明煦的头颅被带回来了。他也是死于最后决战中。</p>
韦家有3人出征,无一生还。其他二人头颅也没回来。</p>
辅家人哀恸忧伤、激昂兴奋兼而有之;韦家则主基调是愁云惨淡。</p>
辅家最大的收获是东方豪强秦国的友谊。</p>
这对楼兰国来说也是重大利好。</p>
所以,禄王立即宣布给辅家预留充分的军队军士名额、提高卫队人数上限。</p>
辅家现在不缺钱:秦国分了许多战利品,给了大量抚恤金;</p>
秦国与辅家后续还有长远生意要做。</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