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华会及时发问,弄懂再继续。 舒莹却没当回事儿,左耳进右耳出。</p>
左右这灾情很快过去,她了解这些作甚。</p>
由于太过无聊,舒莹找不到昭华的错处,遂以自己营地还有事为由,就此离开了。</p>
不过,舒莹倒也不是一点没听进去。</p>
别人在做,她要是不做,就显得功劳被昭华独占了。</p>
于是,她有样学样,也在本营地找了几个会种菜的百姓,让他们自己去倒腾。</p>
那以工代赈的事,就先看昭华他们做得如何,再跟着做。</p>
否则这一头栽进去,是死是活都不知道。</p>
舒莹本以为,等昭华实施什么以工代赈,灾情都处理完了。</p>
没成想,他们动作那么快。</p>
这才短短两天,她便收到消息。</p>
官员气喘吁吁来报。</p>
“公主,西营地那边……那边灾民少了一大半,都去做工了!皇上来信责问,为何我们不跟着做……”</p>
舒莹顿时紧张起来。</p>
“他们,他们真的开始了?”</p>
不可能,这才两天啊!</p>
西营地的灾民去做工挣银子,大部分地方都包吃住,这大大减轻营地内的负担。</p>
余粮多了,剩下的、不能做工的老弱病残,他们每顿分到的就多了。</p>
另外,去做工的家人也会带些肉食回来,给他们打打牙祭。</p>
孩子们年纪太小,无法做工,或让他们跟着农人,去营地外的地里松土,帮些小忙放放风,或让官员授课,叫他们念千字文、四书五经。</p>
西营地上下和乐融融,灾民们渐渐走出伤痛。</p>
灾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生活的希望。</p>
官员们看着营地里的景象,无一不感慨这变化之大。</p>
“本想着,公主不懂如何赈灾,只是走个过场,好让皇上封她做长公主,不料她如此尽心尽力,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儿。”</p>
“是啊。我天启若有这样的长公主,才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p>
夸赞昭华的奏折到了宣仁帝手里,也超乎他预料。</p>
相比之下,舒莹就做得不尽人意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