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探子和山虎传递的情报: 南蛮实际上是一个由众多部落联合组成的同盟体,其中最强大的是三个超级部落。值得注意的是,南蛮祖庭因其底蕴深厚,必须保持中立立场。 从整体来看,南蛮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区域: 首先是占据广袤十万大山的山夷部族; 其次是控制大片热带雨林地区的火夷部族; 最后是雄踞于湖泊、河流与沼泽交错纵横之平原地带的水夷部族。 在南蛮,如果没有任何一个部落具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那么通常是由这三大顶尖部族轮流执掌南蛮王之位。 近年来,正好是山夷部族的首领担任南蛮王一职。 然而,几年前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大旱灾害,使山夷部族遭受重创,实力大幅衰减。 相比之下,火夷部族和水夷部族由于所处之地水资源相对丰富,受到旱灾的冲击较小,成功地度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南蛮王一心想要削减其余两个部族的资源,以重振山夷部族昔日的雄风。 然而,另外两个部族岂会轻易妥协?他们不仅指责山夷部族实力不济,难以担当统领南蛮的重任,还勒令山夷部族首领让出南蛮王之位。 至此,这三个最强大的部族陷入了紧张的对峙之中,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幸得南蛮祖庭及时出手调停,否则战火早已燃起。 但若三方势力执意不肯和解,南蛮祖庭也无意过多干涉,只有当某一部族认输并被其余部族斩草除根时,南蛮祖庭才会挺身而出,进行干预。 谢沉渊刚到达山虎部落,就派遣使者前往三大顶级部族挑拨离间,蓄意挑起他们的内讧。 而他本人,则坐镇山虎部落,静候佳音,同时精心策划接下来的行动方略。 不久,山夷部族、火夷部族与水夷部族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最终酿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冲突。 在这场混战中,各个部落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而谢沉渊则在暗中观察局势的发展。 经过深入调查,他惊讶地发现,南蛮各部之间的争斗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深刻的原因。 这些争斗不仅仅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还涉及到深层次的权力角逐和部落的无上荣耀。 谢沉渊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心生一计,决定巧妙地利用这一局势,故意挑拨各部之间的矛盾,以坐享渔人之利。 他精心谋划布局,派出自己的亲信,四处散播关于其他部落的不实谣言。 这些谣言像毒瘤一样迅速在各个部落间蔓延,使原本就脆弱的互信关系更加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谢沉渊果断下令,派遣麾下一批实力强悍的先天武者,对那些相对弱小的部落进行精准而狠辣的“斩首”行动。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入目标部落,迅速制服部落首领,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 这样一来,这些小部落就像失去头颅的身躯一样,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只能听命于谢沉渊的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蛮各部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战火纷飞,规模也不断扩大升级。 而此时此刻的谢沉渊却稳坐钓鱼台,在暗处精心策划,默默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企图一战定乾坤,彻底征服整个南蛮地区。 这场南蛮的动荡持续了半年之久,期间风云变幻,局势错综复杂。 最终,经过无数次激烈交锋,山夷部族的族长身受重伤,被迫无奈之下只得承认战败,并拱手让出象征至高权力的南蛮王位,率领族人退守至十万大山深处,养精蓄锐,以待卷土重来之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与协商,火夷部族决定给予水夷部族一定的补偿,而火夷部族的族长则成功登上了南蛮王之位。 看到南蛮地区的动乱逐渐平息,谢沉渊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调遣了整整八十万大军,目标直指遭受重创的山夷部族。 在此之前,谢沉渊早已精心谋划。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周边的小部落纷纷归入大雍麾下。 然后,他派遣这些来自南蛮的小部落佯装成战败的一方,前往投靠强大的山夷部族。 当谢沉渊的大军到达时,他们立刻发动叛变,与内部的大雍军队里应外合,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山夷部族的防线。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使大雍军队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好景不长,山夷部族很快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并迅速调集大批强者和军队前来应战。 尽管如此,由于长期受到旱灾和战乱的双重打击,山夷部族的实力尚未完全恢复,面对大雍军队的猛攻,他们也只能勉强抵挡住攻势,难以将敌人驱逐出境。 谢沉渊深知形势紧迫,果断下令派出大雍皇室支援的先天武者参战。 这些顶尖高手的加入,使战局瞬间扭转,山夷部族再次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不得不狼狈逃窜。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位于南方的南蛮祖庭求援,希望能得到援助,共同抵御大雍的侵略。 大雍军队气势如虹,穷追不舍,山夷部族被杀得丢盔卸甲,伤亡惨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蛮祖庭的一众绝世高手如神兵天降般赶来增援,瞬间扭转了战局,双方再次陷入僵持之势。 此后长达三月有余,双方交战无数次,但均未能彻底击败对方。 无奈之下,双方只得休战,希望通过和谈来化解这场纷争。 谢沉渊心里清楚,此次如果无法一举攻克眼前这片绵延十万里的山脉,那么继续打下去也只是徒劳无功。 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原地休整。 紧接着,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谈判。谢沉渊开出了一连串苛刻的条件,其中涉及到疆土的重新划分以及各种珍稀资源的分配问题。 经过数日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双方终于各退一步,达成共识。 山夷部族被迫将大片肥沃的土地拱手相让给大雍,并且立下誓言永远不再与大雍作对。而大雍则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次之战,实际上只与山夷部族及祖庭有关。 因为不久前的内乱,水夷族部与火夷部族所派的援兵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实质性的援助。 他们坐看山夷部族势弱,但绝对不允许其被逐出十万大山之外。 如果真的将山夷部族赶尽杀绝,可能会导致南蛮众部同仇敌忾,到时候即使有谢沉渊坐镇,也难以抵挡。 毕竟大雍也不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开拓疆土。 然而,这场战役过后,南蛮各部却陷入了重重纠葛之中。 昔日维系各部的脆弱平衡已经被打破,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 战后,谢沉渊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 他深知南蛮各部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经过这场战火的洗礼,各部对大雍的警惕也骤然增加。 因此,谢沉渊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怀柔政策。 他知道要解决问题必须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所以,一方面他亲自去安抚山夷部族;另一方面又马不停蹄地派遣使者前往水夷部族和火夷部族,希望通过积极的沟通来消除各方的误解,缓和紧张的局势。 不仅如此,谢沉渊还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仅仅依靠政治手段是不够的。 他大力推动与祖庭之间的贸易往来,鼓励双方互通有无。 特别是针对南蛮地区物资匮乏的现状,他组织了大量的运输队,将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往那里。 这样既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又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使原本紧张的资源供应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谢沉渊的不懈努力下,南蛮地区终于慢慢恢复了平静,社会秩序也逐渐稳定下来。 大雍与南蛮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往日剑拔弩张的气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谢沉渊心里清楚,目前所取得的只是阶段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