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第一反应是周家。</p>
“你不用管写信的是谁,这是难免的事儿,毁誉任之于人。而且,人家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可厚非,知无不言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那就是你太年轻了,这个年纪到这个位置,不仅全国闻所未闻,对你,怕也不是好事。有一些同志被说动了,说是不是跟汉西省委说一下,不要让江涛冲的太猛?可是我坚定表态,不用,不要,不能!不仅不能遏制江涛同志,反而还要为他创造环境,给他更大的舞台,让他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陈同志道。</p>
梁江涛心中涌现出一股感动之情。</p>
知我者,陈同志也!</p>
陈同志道:“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明朝的时候,张居正13岁参加乡试,所写文章受到了巡抚顾东桥的赏识,按道理,当然应该点为举人,可最终放榜时,经过深思熟虑的顾东桥还是把张居正拿掉了,张居正因此名落孙山。顾东桥并不是跟张居正有仇,相反,他对张居正充满了期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有苦心的,他怕张居正年纪轻轻、骤然成名会把握不住自己,成仲永之痛,故意拿掉他是为了让他再积淀三年!三年之后,张居正果然一路高中,最终入了翰林院,后面的事情你知道,他一直做到了内阁首辅,成为大明王朝著名的权相,推动了一条鞭法改革,延长了明朝几十年的国祚!”</p>
梁江涛点头道:“顾东桥用心良苦啊!”</p>
陈同志继续道:“可是顾东桥晚年的时候,对此却很自责,他认为张居正与常人不同,他当年那么做,纯粹耽误了张居正三年的时间,也差点误了大明王朝!”</p>
梁江涛瞪大了眼睛,他如何听不出来?</p>
陈同志,是把他比作张居正!</p>
这份评价,何其高?</p>
他热血上涌、激动万分。</p>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国士待之,国士报之,陈同志如此,他倾其所有,也要报答!</p>
“江涛啊,在我心里,你是足以影响国家走势的人才!”</p>
“陈同志,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