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必胜!”</p>
“明军必胜!”</p>
阵阵高呼之中,朱标率领的大军快步北行。</p>
伫立原地,望着大军远去的身影。</p>
老朱心中诸多感慨,堵着胸口,不知从何说起。</p>
“重八,回吧。”</p>
“妹子。”</p>
看着站在身旁的马皇后,老朱努力挤出一抹笑容,温声回道。</p>
“咱算是明白,你当年送咱出征时心中是如何煎熬了。”</p>
“嗯”</p>
“来人!”</p>
不等马皇后开口。</p>
老朱冲身旁刘和喊道:</p>
“传旨,诸皇子今日出发,徒步前往凤阳。”</p>
“传令宋濂、高启、詹同到武英殿候旨。”</p>
“传令凤阳,李善长、刘伯温即刻进京!”</p>
</p>
十天的时间。</p>
老朱坐镇京城,各地却是吉报连连。</p>
自然不是前线的军报。</p>
这些奏报,均是各州府百姓听闻太子亲征,自发筹措粮饷,交由府衙。</p>
谨身殿内。</p>
老朱看了眼殿内众人,随即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p>
“善长,各地郡县都有奏报,要为大明进献粮饷,你以为该如何处置?”</p>
“陛下!”</p>
李善长刚要起身,老朱摆手,示意他坐着回话。</p>
“陛下,老臣以为这些粮饷乃是万民一片心意,朝廷应当收下。”</p>
尽管看到旁边的刘伯温微微有些皱眉。</p>
可李善长依旧毫不在意,继续说道:</p>
“陛下,听闻太子殿下御驾亲征,凤阳百姓甚至愿意将家中口粮拿出,以作军用。”</p>
“其意,自然是感念陛下大恩”</p>
见老朱有些不耐烦,李善长忙收起马屁,转而说道:</p>
“还因太子殿下在凤阳时,斩杀贪官,还凤阳百姓一片清明盛世。”</p>
“故而,凤阳百姓感念殿下之恩,这才愿意以死效之。”</p>
“其他诸郡想来也是如此。”</p>
“殿下在朝之时,开风闻奏事,于各州府立登闻鼓,自上而下惩治贪官。”</p>
“其他郡县百姓自然如凤阳百姓一样,感念殿下大恩,故而自愿献粮,以作军需。”</p>
听李善长说完,老朱眉头微微舒展,心情也是大好。</p>
可就在老朱准备下令,收下百姓自愿筹措的粮饷时。</p>
刘伯温虽有忌惮,但还是开口说道:</p>
“陛下,臣倒以为,这些粮饷可收,却要下令百姓不能继续筹备。”</p>
“嗯?”</p>
“恩科过后,及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