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品食,喝茶,聊天。不用太多的言语,只是坐着就好。郁达夫再《故都的秋》里写道:“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小时候的记忆,因为许多细节才得以清晰留存,味道就是其中之一。食物值得用心品味,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材,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不妨让我们回归自然,看一看它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想来这样,也许会更加珍惜。食物与人相伴,不只是简单的饱足感。还有劳作时投入的记忆和情感,是那些每日重复又每日不同的时光,也是生活中的生动与平凡。 妈妈的味道,也是从大自然到餐桌,那份热气腾腾的爱。记得儿时的夏天,家中餐桌上出现最多的食物便是土豆与豆角。它是一份专属于妈妈味道,带有酱油色彩的土豆,胖胖的,与其说土豆丝更多的是像土豆条。现在想来,是不是因为刀工不好?味道却是极好,面面的、沙沙的、搭配它胖胖的身材,每一口都是满足。“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小时候记住的味道,是永远也忘不掉的。这些关于味道的记忆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 小时候,生活是跟着节气走的。什么时候吃什么样的食物,品尝大地的自然风味。后来,吃什么都不用等了,那些古老的智慧放在记忆的角落,不再清晰。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开始怀念对节气的依赖。想来,不妨用看起来很慢,很笨的方式,把生活还原到需要等的状态。比如四季都能买到的大白菜,永远都代替不了初冬里选到的嫩嫩的那几颗。 小时候,夏天给我的感觉是慵懒,还会有点无聊。趴在阴凉处的那只老狗,绻在树上的那只小猫,坐在门口乘凉的老人,睡着午觉的婴儿,整个夏天都是缓慢的、静态的。大家都在乘凉休息的时候,我则是个野的。午饭后顶着40°c的烈日,漫无目的地闲逛,日日如此,晒成黑炭自不用多说。搭配那时酷炫的风凉头(比寸头稍长一些),简直是个破小子模样。现在回想,不免感到无奈。 小时候,夏天的傍晚,坐在院子里荡着秋千。口中嚼着黄瓜,嫩绿的汁水,脆生生的清凉。舒畅,夏天就是这个味儿。树上的知了,也热闹了夏天的傍晚。你听,是夏天的滋味在唱歌。那时无忧无虑、心随境幽、生活不闹不喧,日子绵软悠长。 小时候的记忆,很暖、很甜、很自然。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晚霞余晖将天空染成粉蓝色,冬天日落的早,太阳一落就寒意渐浓了。此刻的我,穿着一件长及脚踝的黑色羽绒服,踱步在公园内。我快步走在林荫小道上,迎面而来一支锻炼队伍,活力四射。抬头,天上挂着一轮明月,能看到零零散散地几颗星星。暗红色细砂石铺就的路面映着月亮的清辉,也映出路灯下我忽短忽长的影子。此时此地异常寂静,而我也喜乐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