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 这两个字,差点让朱厚照一个坐不稳。 他换了一个姿势,捋了捋自己的下裳。 才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赵策。 这两个字,还真不像赵策口中能说出的。 反而是他平时就会用的招数。 不过借钱打仗,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 朱厚照重复道:“你、你是说让我和父皇去借钱打仗?” 赵策点头,肯定的道:“不错。” “这是我能想到的,来钱最快的办法。” “当然,这借钱,也不能只盯着一家薅。” “所以我建议咱们大明发行一款国债,专门用于筹集战争款。” “国债?” 这两个字,朱厚照听着新鲜,但他却能从字面上就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让整个大明背上债务?” “这、这找何人去借?” 赵策笑道:“大明这般多的富商和大家族,他们都是我们发行国债的主要对象。” “当然,普通民众家中有余钱的,自然也可以参与。” “届时我们发出去几张写着朝廷欠款的借条,也就是国债,” “每年可以支付一小部分的利息,再拿回来一大笔的真金白银。” “这打仗欠缺军费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这算盘打的很响,响的朱厚照都觉得有些不敢置信。 “可若是那些富商、大家族们,知道我们大明朝廷欠了他们银子。” “届时万一朝廷还不上,他们以此作为挟制朝廷,要朝廷许给他们高官厚禄,这可如何是好?” “又或者他们对朝廷的政令事事指手画脚,不再服从朝廷管教。” “如此一来,岂不是底下的人都要大乱了?” 本身抬高商税,就有抬高商人地位的嫌疑。 如今再让朝廷去欠那些商人的钱,这些商人的地位不是要更加压不住了? 而且打仗是去烧钱的,这回报也看不到在哪里。 这借的钱要还,估计是还不上的。 极有可能他父皇这时候借的钱,到了朱厚照后面登基,都还是欠一屁股债。 赵策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几眼朱厚照。 “殿下可有欠过谁的银子?” 朱厚照愣了一下。 随后有些不好意思,小声的“嗯”了一声。 “欠、欠过一些” “那欠下的银子,可还了?” “呵呵,还、还没呢” “所以,殿下欠下的银子还没还,那借钱给殿下的人,可对你指手画脚了?” 朱厚照又呆住了。 他傻愣愣的回道:“不曾” “对啊!不曾啊!” 朱厚照一拍大腿,觉得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就算我还不上这些钱,别人也不能对我们怎么样?” “最多在背地里骂上几句!” “对啊,我怎么一时没想到呢?” “这不就和本宫找舅舅借钱一个道理么?” 朱厚照高兴了,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更好的生财之道。 这次,他借钱的对象,可以从他舅舅,扩展到其余更多的人身上! 他高兴的说:“你说的对!” “我怎么一时间就没想到呢!” “既然能向舅舅借钱,那向别人借钱肯定也是可行的。” “就是打欠条这种东西,确实不大好看。” “也不知道我父皇能不能舍下面子。” 这跟朱厚照向自己舅舅借钱还是有点不同的。 毕竟他找国舅爷借钱,可是从来没打过欠条的。 有了欠条,那就不大好看了。 毕竟他们到时候是极有可能赖账的。 赵策笑道:“这有何关系?” “这一部分欠条到期之前,我们朝廷可以再发行一批更大数量的新债。” “这样一来,旧债到期,不就有余钱去还了?” “这么算来算去,第一批借下的银子,还是牢牢的握在朝廷手中。” “而后面新借的那一笔,加上朝廷每年的税收,完全可以支付每年的利息。” 朱厚照下意识道:“这是还了,但是又没有完全还” 他再次被震惊了。 想不到赵策这人,居然也能这么不要脸。 虽然出面做这些的,是他和他自己的父皇。 但是提出这个的赵策,朱厚照承认他也是相当的不要脸! 这么不要脸的人 实在是太适合与他大明太子做朋友了! 而且朝廷欠了底下人的钱,那么这些人一定不会希望大明朝廷出什么事情。 如果一旦有危及大明的事情发生,那些手中握有欠条的人,一定是最关心朝廷的。 这一方面来说,也能促进底下的人与朝廷一条心。 当欠债的范围越来越大,那么不希望大明有事的人就越来越多。 朱厚照张了张嘴,简直是要拍双手赞同。 但他还是有一个问题。 “可若是到时候别人看穿了朝廷的手段,不肯再借了怎么办?” “这样我们旧的银钱花光了,新的又没有借来。” “届时我们大明朝廷岂不是还要背上巨大的骂名?” 赵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思索道:“这样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我想既然借钱给了朝廷,那殿下你们就该给到选择。” “朝廷发行国债,底下的人买了,体面的做一个大明的债主。” “又或者是,朝廷帮着他们体面做债主。” “殿下你觉得如何?” 朱厚照瞪大眼睛。 这感觉才对了! 当初赵策让他去把太宗散出去的钱财,加上那些钱财后面生的钱财都要回来。 要不回来,再动手抢。 当时他就觉得,这人的脸皮比他想象的厚。 如今给的两个选择,那也是相当的“体面”。 朱厚照讷讷道:“好” ——好不要脸 这样一来,打仗的军饷不就妥妥的了? 而付出的,就是他和自己父皇的面子罢了。 他兴致勃勃的搓了搓手。 “那可得借多一些,剩下的都收进国库备用才是” “借多了可以,但收进国库备用不可行。” 赵策提醒道。 朱厚照有些奇怪道:“收进国库备用不行?” “为何?” 赵策笑着解释道:“取之于民,当然要用之于民。” “借来的钱存起来,朝廷要一直支付利息,这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