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256章 铁打的君王流水的宰相

大壮卦六爻讲述了中国古代相权变迁史。 宰相和丞相,它们有区别吗? 当然有,而且区别大得很。 用一个比较拗口的说法,丞相可以称作宰相,但称作宰相的未必一定就是丞相。 为什么? 因为,丞相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但宰相不是。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官名,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身份和地位。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辅助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官员,是直接对君主负责且总揽政务的人。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它叫丞相。 宰相这个名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在这里,宰相是官吏的统称。 司马迁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所言的宰相,则已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宰,这个字非常有趣。 它的本义,是地位低下的奴隶,后来居然慢慢演变为地位至高的官僚,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宰字的甲骨文说起。 甲骨文的“宰”,字形是这样的:上面是一座房子的样子,里面是一把刑刀的样子。宰的本义,是在屋里从事劳动的奴隶。这些人,可以称作家仆,与从事户外工作的奴隶不同。 《礼记·曲礼下》云:“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在远古时代,一个奴隶主的富裕程度主要看两点,一点是干家务活的奴隶有多少,一点是干农活的奴隶有多少。 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主要看银行存款和不动产的多少。 在屋里干家务活的家奴,要么拥有专业技术,比如杀猪的屠夫,比如烧菜的厨子,比如做衣的裁缝;要么深受家主信任得以随侍身边。他们在奴隶中的地位比较高,可以按照家主的意见管理和指挥其他奴隶。这些人,可以称作管家。 当家主们掌控的土地越来越广阔时,家便成了国,奴隶主便成了君主,家仆便成了文武百官,而管家则成了百官的总管,也叫宰。 为什么要叫宰呢? 因为在远古时代,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祭祀,所以祭祀前负责宰杀家畜用来献祭的工作也非常重要。比如西周的周公旦,他的官职名称就是太宰。 更早以前,殷商的伊尹则称相,也叫尹。 宰是主宰,相是辅助,合起来就是宰相,辅佐君主主宰天下的意思。 但中国五千年历史,似乎从来没有专门设置过一个官职,名字叫宰相。宰相的正式官名一直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尹、宰、丞相、相国、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几十种官名。 为什么宰相的名称更替如此频繁呢? 这是因为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后,宰相已经不能再简单地视为君主的家臣。“壮于趾,征凶”,相权过重,逐渐危及君权。于是君主既要依赖宰相治理天下,又不得不想办法限制相权。 在春秋战国和秦朝,诸侯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相国或相邦。比如丞相管仲、相国吕不韦、丞相李斯等等。 从汉朝开始,有丞相、相国、三公之称,但因避汉高祖刘邦之讳,相邦这个职位被取消。 西汉初年,刘邦对丞相萧何已颇为提防。幸好萧何“贞吉”,始终谨守本份不逾礼制,这才化险为夷。 从汉武帝开始,皇宫内廷设了一个大司马,权力凌驾于外朝的丞相之上,又搞出一个尚书台来分解丞相权力。此后,大司马兼录尚书事,才是事实上的宰相。 两汉的皇帝们在“三公”的名称上来回修改。比如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等等。 来回折腾了很多次,却依然无法很好地限制相权。还不小心让大司马、录尚书事王莽借机篡汉代新。王莽虽然绑架民意登上皇位,但得位不正,“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他最终功败垂成,且落下了千古骂名。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为遏制相权进行一系列政体改革,搞出了一个台阁制,自此三公失权,事归台阁。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因为政权更替频繁,制度多变,宰相的名称就很有些乱了。什么丞相、相国、大司马、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等不一而足。那些能够掌握军政大权的,即可视为宰相。 隋朝制定了三省六部制,以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这三省长官为宰相。 唐朝延续隋朝成制,但将内史省改为中书省,最高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最高长官改称侍中。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故尚书省不再设尚书令,而以尚书仆射为事实上的最高长官。 盛唐名相辈出。 唐太宗一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武则天一朝的娄师德和狄仁杰,唐玄宗一朝的姚崇和宋璟等等,他们坚守正道,勤政治国,“贞吉,悔亡。”他们如承载大车的车輹一样,以超卓的智慧和强力的策略,上辅帝王,下领群臣,推动唐朝的历史车轮登临中国封建帝制的顶点。 然而好景不长,三省长官便成了荣誉官衔,“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新的宰相,简称同平章事。这一制度基本贯穿了唐宋元三朝,但也略有变化。 比如宋朝搞出了一个二府三司制以削弱相权。他们将“中书门下”称作政事堂,以同平章事为最高长官,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又设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以枢密使为最高长官。《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就是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 据说,辽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宰相作为正式官名。辽国设北、南枢密院,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分管契丹人和汉人。 不过,因为辽国的官方文字尚有契丹文,汉文官名宰相是否因翻译所得,值得探讨。 到金、元两朝时,三省制被削减成了一省制。金朝只设尚书省,而元朝只设中书省。 明朝最开始依元制设中书省和左右丞相。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罢中书省,将其权分入六部,并不再立丞相。“丧羊于易。”丞相一职从此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朱元璋死后,他的继任者发现朝廷政事太过繁复,如无宰相辅助,他们就算通宵达旦也忙不完工作。“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相权被消灭,皇权强大过了头的结果是,皇帝变成了废寝忘食996的悲催打工仔。 工作很忙不说,日常娱乐时间还被严重压缩。如果不能享受荣华富贵,当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但是祖制不能改,该怎么办呢? 他们聪明地设置了内阁大学士一职。内阁“艰则吉”,虽无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大学士们帮助明朝皇帝维持了三百年大明江山。 清朝一度沿用明制,设内阁大学士之位。到雍正帝时,为加强对百官的控制,增设军机处。 军机处设立以后,负责处置各项军政大事,皇帝下达的各项机密诏令也由军机大臣起草发出,权力很快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内阁地位虽高却无实权,渐渐成了荣誉职位,负责颁发一般性的机关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军机处虽然是事实上的最高行政机关,但在形式上始终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军机大臣若无其他兼职,则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几乎复古成为只听命于君主的管家。 公元1911年4月,晚清师夷长技、实施新政,设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行政首长。军机处随之被撤销。 历经三千多年变迁,宰相终于成为历史尘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
周宁魂穿到天启年间,作为一名学识浅薄、身娇体弱的小道士,原本是没什么宏图大志的。可他偏偏就遇到了臭名昭着的皇帝奶娘客氏,接着意外走上了一条另类的拯救大明之路。本文以宫廷政治为切入点,站在反派立场来考虑延续大明国祚的可行方案。
立在山峰的太阳
穿越海岛求生,误惹红发疯批大佬
穿越海岛求生,误惹红发疯批大佬
+++++++君弑臣:“红是我的命,君是我的姓,睡你是我命中注定。”原本完成99个世界任务的上官婉儿,准备开始度假生活!谁料在时空旅行中被撕成碎片,系统自降等级带着她来到了一个全民海岛求生世界,并绑定了一个商人系统。作为商人的第一单就是把自己售出去了,开局爆屏红色长发纹身大佬。君弑臣:“shui了,就跑?天涯海角我
猫猫爱吃番茄酱
天道弃我,那便噬天
天道弃我,那便噬天
林无道天生绝道,无法修炼,既然天地弃我,那我便噬天而行,玄幻,单女主,不玩花样,主角不圣母,智商在线
不正经的老登
斗罗:抢夺机缘后,我成就双神位
斗罗:抢夺机缘后,我成就双神位
就因为骂了唐三一句挂逼,温宁穿到了斗罗大陆。还多了一个系统,系统告诉她,有它在,主角的所有机遇都可以抢夺。温宁:想要冰火两仪眼系统:你的温宁:想要海神传承系统:你的温宁:修罗神神只?系统:你的温宁:我承认我之前说话有点大声,以后我就是新的挂逼。开局双生武魂,先天满魂力,被武魂殿和两大帝国争抢,温宁果断选择武魂殿,和
忧郁葡萄干
三国:起死回生,诸侯的噩梦
三国:起死回生,诸侯的噩梦
福布斯百岁大佬过完百岁寿诞当天,穿越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末三国。成为了丁原的一个叫贾秦的义子。眼看着丁原被他最为骄傲的义子吕布弑杀,而他却无能为力。好在系统出现,而且很逆天,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令人死而复生!于是丁原得以起死回生。之后,贾秦凭着麾下强悍的部队,以及便宜老父贾秦的勤奋,令各诸侯颤抖。董卓无法迁都,洛阳,
诸侯的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