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易出身寒门,是宣德八年的探花郎,通晓农桑经济。徐阁老在任的时候,重用门下弟子,他一直不得志。</p>
陈阁老上台后,时任户部尚书的沈之修去了吏部,推举赵子易做了户部尚书。</p>
赵子易上台后,宣德帝对他也颇为关注。这人说话行事并不迂腐,也从不跟皇上和内阁哭穷。</p>
没银子,就想办法筹措银子。拆东墙补西墙这一套,被他玩儿的极为顺溜。</p>
起码以沈之修的眼光,深觉赵子易比他适合在户部。</p>
今日金御史一上殿,赵子易就一脸兴奋地看热闹。这事怎么看,都跟他没什么关系。</p>
他正看的起劲,心里夸赞成王反应灵敏,可这瓜就忽然砸到他头上了。</p>
赵尚书立马收敛了神情,一本正经地上前。</p>
“之前说好的事,宁王殿下怎么变卦了呢?”</p>
宣德帝看向李云州,“这到底怎么回事?”</p>
李云州拱手说道:“回皇上的话,事情很简单,那时候北疆缺粮少衣。恰好林家的商队在边城附近,臣就买了一批粮食,棉衣,炭火和药材。”</p>
“当时臣身上没银子,只能给林家打了欠条。”</p>
“林家那位商队的主事人丝毫没迟疑,说就算不给钱也没什么。他们就当为大周出一份力,东家也常赈灾,他回去一说,东家也不会怪罪。”</p>
“臣想,哪能白拿人家东西,所以执意打了欠条。这事臣前几日还跟皇上说过,您可能政务繁忙,给忘了。”</p>
宣德帝隐约记得有这事,当时李云州随便一说,他顺耳一听。</p>
金御史听李云州一个巧合就解释了,哪里能善罢甘休。</p>
直接看向苏清妤,“臣想问问沈三夫人,为何忽然筹措了那么冬衣?”</p>
在金御史看来,宁王出自李家,当然对朝堂之事应对自如。但是沈三夫人一介女眷,林三少爷出身商贾之家,两人总不会像宁王这么难缠。</p>
从这两人入手,兴许就能找到给沈之修定罪的证据。</p>
苏清妤今日一身葱绿色西番花刻丝综裙,金镶翡翠的首饰。挺直着脊背站在大殿中间,沉着端庄。</p>
听了金御史的话,苏清妤开口说道:“臣妇娘亲出身商贾之家,所以臣妇也好经商之道。筹措冬衣给三表哥,是想借着林家的商队把衣服卖到边城。”</p>
“这也有错?”</p>
金御史追问,“去岁冬天是寒冬,那些棉衣在京城也卖的掉,怎么就非要卖到边城?”</p>
“还是说,卖衣裳是假,借机收买军心是真。”</p>
苏清妤嘲讽地看了金御史一眼,“金御史难道不知道么?北疆边城,比京城冷的多。”</p>
“那些衣服确实在哪都卖得掉,但是卖到边城,就能救下不少百姓的性命。”</p>
“臣妇虽是妇人,但是也心系百姓疾苦。力所能及就能帮到他人,臣妇不觉得有什么错。”</p>
金御史被苏清妤说的面红耳赤,这一对比,倒显得他不拿百姓的命当命了。</p>
宣德帝眸光深邃,想起了上次林晚音上殿说过的话,【圣主临朝,就算是妇人也愿意出一份力。】 果然是母女一脉相承,宣德帝并不怀疑苏清妤的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