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办,那就别办了!</p>
别真把自己当宰辅了,至少眼下的内阁还不够格……李青可不惯着,哄小孩子也罢了,还得哄老头子?</p>
“李大人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李东阳忙起身相劝,“呵呵……夏季到来,天干物燥,人难免都有些火气,议事嘛,得心平气和……”</p>
说话间,盯了刘健三人一眼。</p>
三人稍稍收了些盛气凌人,他们深知这位太师在小皇帝面前的话语权,更是了解小皇帝的脾气。</p>
一个敢说,一个敢干!</p>
真若豁出去,指不定会闹出多大阵仗呢。</p>
那可是军队啊!</p>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道:“本官从没避讳过募兵制的优点,可李太师却绝口不提募兵制的缺点,转而盯着府兵制的弊端猛烈抨击,这又是何道理?”</p>
“既然要公允,那便公允到底!”谢迁抿了口茶,道,“还请李太师好好说说,改为募兵制会面临的问题。”</p>
“募兵制确有弊端。”李青点头。</p>
“?”</p>
就这?</p>
一句话就完了?</p>
好好好,这么玩儿是吧……刘健有些愠怒,转而也不讲武德,开始对府兵制的优点大谈特谈:</p>
“在府兵制度下,军户免除一切赋税徭役,朝廷给予耕地,既保障了士卒的生活,又减轻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另,军籍不可更改,更不可买卖,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帝赋予的,所以,他们忠诚于皇帝,说难听点儿……便是武将想造反,士卒们也不会答应!”</p>
顿了下,转而抨击募兵制,道:</p>
“可若换成了募兵制,武将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一切以金钱为基础,皇帝掌控士卒的枢纽则不复存在,士卒只听武将的……</p>
唐晚期藩镇割据,究其原因,就是募兵制造成的,这点,李太师可承认?”</p>
李青颔首:“我不否认。”</p>
“那你为何还如此推崇募兵制?”</p>
“刘大学士的意思是……因噎废食?”李青反问。</p>
刘健皱了下眉,道:“募兵制的弊端显而易见,府兵制虽也有缺点,却并非不能接受。”</p>
顿了下,“不止我朝太祖,历代帝王皆推崇府兵制,莫非,在李太师看来,都是昏庸之举。”</p>
这一波,不仅带上了朱元璋,还捎带手把众多帝王牵扯进来,换一般人谁敢否定?</p>
政治正确,永远是说话做事的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