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处理一般朝政要务。按照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预咳一声”,这被称为“打扫”,这其实也有打招呼的意思在里面,从而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p>
第四部分:处理失仪官员。奏事完毕之后,御史和鸿胪寺官员便先后出班,奏报早朝期间的官员失仪情况,然后一律进行惩处。</p>
崇祯直接跳过了第一个环节,吩咐兵部尚书是否有边关急报。</p>
李邦华轻咳一声出班:“陛下,今晨有三封急报。”</p>
“流贼刘芳亮派出一支两千人的轻骑,朝天津方向行进,似是追击太子。”</p>
“第二封急报来自居庸关,李自成主力先锋已到居庸关下,定西伯唐通死守不战。”</p>
“第三封急报来自辽东,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奉旨勤王,所部预计十六日到达山海关(明朝叫山海卫,以后统称为山海关)。”</p>
崇祯看向众臣:“诸位可有话说?”</p>
内阁首辅李邦华出班说道:“陛下,太子已离京一日一夜,刘芳亮定然追不上他。当务之急是关注刘芳亮主力大军,一旦发现他们朝居庸关方向行进,应立刻派兵阻截,否则唐通和居庸关不保。”</p>
李邦华所说的正是崇祯担心的。</p>
问题是京师本就缺兵少将,谁去挡住刘芳亮的几万大军?</p>
如果能挡住,他召见唐通的时候也不会给出那道逃跑的旨意。</p>
李邦华说完后,朝堂安静下来。</p>
所有官员仿佛产生了默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p>
李邦华扫视着身后的朝臣,双目血红。</p>
这些人...不配为臣。</p>
崇祯淡淡一笑:“无妨,如果刘芳亮进攻居庸关,唐通会按照朕的意思弃关回京,协助守城。”</p>
李邦华无奈的继续说道:“关宁军虽然行进缓慢,但肯定能在流贼攻城前抵达京师。”</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