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面相这东西不靠谱。 如果能从面相分辨出忠奸,那么皇帝就不需要这么多朝臣了。只需在钦天监安排一些相师,算命的,就能选出能人治理国家。</p>
新任左都御史施邦耀立刻出班拱手:“陛下,臣弹劾平西伯吴三桂!”</p>
“宁远距离京师不足千里,吴三桂三月六日从宁远出发,三月二十九日才抵达京师城下,若想真心勤王,最多十日就能进京。”</p>
“十天的路,他用了二十三天!”</p>
“可见他并非真心勤王,而是乱世之下保存实力,坐山观斗伺机得利!此等无视君王之人,应该将以重罪。”</p>
“臣附议!”几位兵科给事中同时站了出来。</p>
战场上的武器是刀剑,朝堂上武器是嘴。</p>
吴三桂以为其他人也会进行弹劾,已经做好了舌战群儒的准备。</p>
没想到的是...弹劾他的只有这几位。</p>
其他人站在原地,目光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p>
就连高高在座的皇帝,也是一脸平淡没有悲喜。</p>
他顿感不妙。</p>
从走进皇极殿的那一刻起,他的目光始终四处游走。</p>
朝中的情况已经被他在京中的细作传递了出去,所以对朝堂上这些面孔没有意外。</p>
李邦华,方岳贡,范景文...</p>
内阁的人齐了!剩下的人分别来自都察院,兵部,吏部,兵科给事中和五军都督府。</p>
这些人聚在一起,明显是找茬的。</p>
谁让他们找茬的?</p>
除了高高在座的皇帝,还能有谁?</p>
可既然找茬,为何不见其他人有所行动?</p>
吴三桂的脑子顿时有些不够用了,但他还是按照谋士方光琛提前告诉的对策进行反驳。</p>
“陛下,臣有罪,臣也认罪!”</p>
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以为吴三桂放弃了抵抗。</p>
就在众人以为他认罪伏法的时候,却听吴三桂继续说道:“但臣嘴里的罪与施大人口中的罪不同,臣请陛下听臣解释。”</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