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后,崇祯将目光放到郑芝龙身上。</p>
“郑同知,此番用海船运送粮草,情况如何?”</p>
“回陛下,此番用海船运送三十万石粮草,由于风高浪急,部分船舱进水,所以损失了一些,损失的部分约占总数的一成。”</p>
“海船已停靠在天津,三日内即可换成漕运船舶送抵京师。”</p>
郑芝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p>
一成损失虽然不多,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很是扎眼。</p>
再加上他不知道崇祯召他们父子进京有什么事,所以此次进京是冒着风险来的。</p>
崇祯点点头:“站在你右手边的是郑森?”</p>
“是,犬子郑森在南京国子监学习,所以才敢在陛下面前自称学生!”郑芝龙急忙解释。</p>
崇祯再次点头,他对着郑森说道:“郑森,在南京师从何人?”</p>
郑森深施一礼:“师从钱谦益。”</p>
钱谦益...</p>
东林党领袖,官至礼部侍郎,后因罪削籍归乡。投降满清后被列入贰臣传乙列,后又与郑成功,李定国联络反清复明。</p>
在八旗兵攻进南京前,他的小妾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水殉国。</p>
钱谦益思索良久,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道:“水太冷,不能下。”</p>
是一个自称清流,行为荒诞的东林党奇葩!</p>
不行!</p>
不能继续让郑森跟着钱谦益学习了,这么好的一个苗子会废在钱谦益手里。</p>
想到这,崇祯问道:“郑森,生逢乱世,你觉得什么是英雄?”</p>
郑森想了想:“学生以为,大丈夫立于世,胸有为人处世之道,腹有治国安邦之策,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封妻荫子,方为英雄。”</p>
崇祯不由得对郑森多看了两眼,他再次问道:“你觉得,在南京国子监学习能成为英雄吗?”</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