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抬起头,精神为之一震。</p>
他知道,黄得功与多铎之间的首战有结果了。</p>
看完塘报的内容后,崇祯高兴的有点合不拢嘴,他让小太监将塘报递给李邦华的同时说道:“黄得功不愧是黄闯子,竟然击溃了建奴主力,可惜杀敌只有区区二百人。”</p>
李邦华目光在塘报上扫过后,一脸的凝重。</p>
“陛下,实际杀敌数量应该比塘报里写的多,黄得功报少了。”</p>
“哦?说说看。”崇祯忍不住抬起头看向李邦华。</p>
每当前线发来塘报,文官们总会怀疑塘报中杀敌的数量。但无一例外,都认为前线虚报杀敌数量。</p>
毕竟杀的人越多,朝廷发的赏银就越多。</p>
文官们表面上是为朝廷节省银子,实际是为了打压武将,让武将向文官低头。</p>
这一招确实很有效。</p>
大明朝在外带兵的文官武将如果想不被掣肘,必须结交朝中大臣。</p>
说白了就是送礼!</p>
李邦华这位内阁首辅,竟然跳出了之前的怪圈。</p>
他果然没看错人。</p>
李邦华抱拳拱手:“陛下,首先塘报中写明,战后双方各派数支百人小队前去驮运伤员收敛尸体,我军杀敌人数是根据现场遗留的建奴尸体上报的,数量本就不准。”</p>
“其次,建奴退兵时本有抢战友尸体的习惯,所以现场留下的尸体有限。”</p>
“实际杀敌只多不少,更何况现在是盛夏时节,那些重伤的建奴十有八九会不治而亡。”</p>
“依臣猜测,建奴伤亡约在千人左右。”</p>
崇祯点点头。</p>
李邦华继续说道:“黄得功虽然击溃了建奴左翼军阵,但建奴骑兵太盛,继续追杀反而有被骑兵冲散围歼的可能。所以他趁势退兵,坚守营地的策略是没问题的。”</p>
“嗯!”崇祯对这位大明首辅的表现越来越满意了。</p>
这位内阁首辅不但能稳住文官集团,还能为武将们着想,同时将皇帝和文武官员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巧妙。 唯一担心的是他年老体衰,再加上繁重的内阁工作,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