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内无比安静。</p>
事情发展的这个份上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p>
这些人不包括崇祯。</p>
他慢悠悠地开口道:“既不同意废藩,也拿不出钱来给定王和永王操办婚事,修建王府。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造朕的反吗?”</p>
“臣等无能,陛下恕罪!”范景文立刻下跪。</p>
在他的带领下,朝堂上跪倒一片。</p>
官员可以用下跪示弱做出让步。</p>
皇帝不行。</p>
只能选择妥协或者重新提出一个观点和大臣们商议。</p>
皇帝妥协意味着皇权式微。</p>
就像万历时期的争国本事件一样。</p>
万历想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们则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p>
争论到最后,万历选择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p>
其实万历可以不妥协。</p>
他只需废掉皇后王氏,册立朱常洵的母亲郑氏为皇后即可。</p>
这样就符合有嫡立嫡的规矩了。</p>
不过废皇后之事牵扯太广,万历最终没有选择这么做。</p>
万历的妥协让朝臣们意识到,规矩虽然是皇帝提出来的,但他们可以用规矩约束皇帝的权力。</p>
党争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p>
崇祯不会重走万历的老路,</p>
所以他不会妥协,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p>
“诸位,”崇祯还是那般慢悠悠的语气:“朕打算让定王朱慈炯亲赴辽东传旨,正好可以迟缓封藩之事,如何?”</p>
大臣们纷纷用眼角余光看向范景文。</p>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和皇帝正面交锋时,他必须起到带头作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