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对联?”王永吉盯着马超兴和胡德帝的眼睛问。</p>
马超兴见周围没有其他人,低声对着王永吉说道:“上联是: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p>
“下联呢?”王永吉再次询问。</p>
“下联是: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胡德帝回答。</p>
“地振高冈...门朝大海...”王永吉默念几遍后对着二人拱手施礼,“好一副联,本督记下了。”</p>
“还有一件事,”马超兴朝着王永吉说道:“我们不想抛头露面,所以希望总督大人不要在塘报里提及我们的名字,只说是城中百姓不堪建奴欺压,趁乱起事即可。”</p>
“本督答应你们!”王永吉又一次举起了酒杯。</p>
酒席过后,王永吉亲自送二人走出营帐。</p>
回到帐中,王永吉拿起纸笔开始给朝廷写公文。</p>
这份公文虽然很长,但是没有提及马超兴和胡德帝的名字,只写了两人的姓氏。</p>
他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p>
一是对方主动要求,他不能当着面答应背后毁约。</p>
二是这些人确实不能让朝廷知道。</p>
被朝廷知道后,朝中的两种人会发出两种声音。</p>
支持他的人会说平辽大军深得民心,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建奴。</p>
反对他的人会说这是永吉的反间计,这些人是他安插的奸细。</p>
话看似是好话,但是在朝中某些人的嘴里说出来就不是好话了。</p>
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暗喻王永吉能在锦州城内安插奸细,就能在京师,在皇城安插奸细。</p>
崇祯知道后,还能安心睡觉吗?</p>
当然了,崇祯不一定信。</p>
但是信与不信都会让崇祯心生芥蒂,以后王永吉一旦犯错,都极有可能失去崇祯的信任。</p>
所以王永吉决定先瞒下去。</p>
反正朝廷无法查证。</p>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初十,将写完的公文递给信使,嘱咐他们连夜送往京师。</p>
锦州距离京师约有九百里。</p>
由于早就在后方设置了驿站,所以消息仅用了两天便送到京师。</p>
九月十二的下午,崇祯正在为钱的事发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