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好讲的?无非就是大胜了或者打败了!” “是啊,还是讲三国吧。昨天说到宛城之战,今天该讲曹操一夜害三贤的事了!”</p>
“哈哈,”说书先生大笑一声,直接说了起来:“时值盛夏,多尔衮正在凤凰楼内和他的嫂子探讨人生大事。”</p>
“探讨到关键时刻,忽听得外面传来了脚步声......”</p>
茶楼里的人瞬间停止吵闹,认真听了起来。</p>
就连刚才喊着说要听三国的人,也都闭上嘴屏住了呼吸。</p>
......</p>
说书人讲故事的同时,崇祯十七年邸报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印刷。</p>
邸报的标题非常大,写着寇可往,我亦可往——李定国!</p>
然后是整个版面的介绍。</p>
既有李定国的身世履历,也有兵临沈阳城下的详细作战过程。</p>
次日清晨,最新一期的邸报出现在百姓面前。</p>
在说书人,邸报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下。</p>
李定国兵临沈阳城下的事迹传播的速度非常快。</p>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本计划用三天时间传遍京师,但是仅仅不到一天半,整个京师都知道了李定国的名字。</p>
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讨论李定国。</p>
“听说了吗?李定国不但扛着大明国旗去沈阳城下转了一圈,还砍了叛徒孔有德!”</p>
“听说了,太解气了。”</p>
“李定国简直用兵如神!”</p>
“何止是用兵如神,简直就是军神!”</p>
“来,咱们敬军神一杯。”</p>
“我陪一杯!”</p>
崇祯为什么要给李定国造势?</p>
李定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p>
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年纪。</p>
要知道明初时期的大将李文忠,在三十岁时已经成为了一军主帅。</p>
李定国与之相比,成长的还是慢了些。</p>
所以他要给李定国造势,让他快速成长,出名。</p>
只要名声足够大,就能获得百姓和朝臣的支持。</p>
不远的将来,他也会成为大军统帅!</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