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叔,你听我说,这件事真的跟我无关,我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建都快急哭了,自己母亲一家最重视名誉,尤其是自己老爷汪从文格外爱惜羽毛。
那个年代,汪从文便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是个本科生。
毕业之后,汪从文并没有选择进城工作而是回了村子,做了村里的支教老师。
在那个知识格外珍贵的年代,本科生已是凤毛麟角,老师更是人们最敬重的职业,因此,汪家无论是口碑还是名声在村里都是极好的。
随着时间发展,加上村子土地肥沃,经济逐渐好了起来,新建了小学,甚至有了初中,还有不少本科生下乡支教,从不种菜,养牲畜的汪家日子才逐渐捉襟见肘。
老爷汪从文靠着退休金倒是衣食无忧,只是家里条件却大不如前。
但即便如此,汪从文一家依旧没有种地,没有养牲口,固执地过着中产知识分子的小日子,可见好面子在汪家已经不是汪从文一人,而是整个家族都形成了这股家风。
这股风气到了王建这一代才有所好转,王建大小在东阳县长大,受其影响不大,虽然不是很争气,只读了一个中专,但在乡亲们眼中也是个金玉在外的城里人。
从前,汪雪很少跟王建提起家里的事情,王建并不知道。
直到前两年,王建进入社会,处处碰壁,随后帮着三水村跑业务,寻找分销商,成了村里红人之后,汪雪才对王建说了这些事情。
那时候,汪雪眼中的骄傲王建至今历历在目,好久了,他已经好久没从母亲眼中看到那带着晶莹的骄傲了。
王建家庭条件不比宁尘,汪雪嫁到县城和丈夫两人靠着推车做小商小贩起早贪黑养活王建,供他读书,这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王建身上。
但王建却并不争气,初中就辍学了,随后自费中专的压力更是让两人喘不过气,毕业工作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