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时间4年6月26日,夜幕低垂,星辰隐匿,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袁绍与袁术两张布满忧虑的脸庞。四周静谧,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夜枭啼声,更添几分凄凉与紧迫。两人并肩而坐,身前的地图上,以朱砂标注的战线显得触目惊心,袁家大军虽犹存四十万众,但昔日辉煌已逝,七十万儿郎的陨落如同巨石压心,让空气都为之沉重。</p>
袁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沧桑:“诸位,今日之战,我袁家虽未至绝境,却已伤筋动骨。四十万大军,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哀愁,我们肩上的担子,比任何时候都要沉重。每念及此,我心难安。”他的话语中,不仅有对现实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p>
袁术接过话茬,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兄长所言极是,这场战争,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兵力,更是人心与士气。如今,敌军虽未全胜,却也虎视眈眈,我们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是否继续这场无望的消耗,确需三思。”</p>
营帐内,将领们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一方主张趁敌未稳,以残存之勇,搏取一线生机;另一方则力陈时局不利,主张退守豫州,休养生息,以待天时地利人和。</p>
“主公,末将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虽损,但士气犹在,军心可用!”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挺身而出,言辞激昂,眼中闪烁着不灭的战意,“只要我们能够集中兵力,寻敌之隙,一击必胜,未尝不能改写战局!”</p>
然而,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却缓缓摇头,语重心长道:“主公,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现下兵力不足,士气低落,若强行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豫州乃我袁家根基所在,退守此地,既可安抚民心,又可招募新兵,训练士卒,待时机一到,自可东山再起,重振袁家雄风。”</p>
双方争论激烈,各抒己见,营帐内气氛紧张而热烈。袁绍与袁术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挣扎与决断。最终,袁绍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坚定地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吾等身为将领,当以大局为重,以万民福祉为念。我决定,我军即刻退往豫州,重整旗鼓,待我军实力恢复,士气高昂之时,便是我们卷土重来,一雪前耻之日!”</p>
此言一出,营帐内先是片刻的沉寂,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将领们纷纷起身,向袁绍与袁术表示敬意与决心。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更是袁家重生的希望所在。夜,依旧深沉,但在这片土地上,一股不屈不挠的力量正在悄然孕育,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p>
神国时间4年6月26日,夜幕低垂,繁星如织,却似乎未能穿透厚重的黑暗,将大地笼罩在一片静谧而压抑的氛围之中。袁绍与袁术,这对兄弟般的将领,站在营帐之前,目光深邃,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即将实施的重大决策。</p>
“兄长,此番撤退,非同小可。黄巾军斥候遍布四周,我们必须谨慎行事。”袁术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p>
袁绍点了点头,沉声道:“我已命人将营地伪装得滴水不漏,但人心难测,更需提防那些狡猾的斥候。我已派遣精锐部队先行一步,务必确保他们无法将我们的行踪泄露出去。”</p>
袁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兄长考虑周全,弟自愧不如。只是,这四十万大军,如何能在不惊动黄巾军的情况下悄然撤离,实乃一大难题。”</p>
袁绍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们可以利用夜色和地形,分批次、多路径撤离。同时,派遣小股部队在沿途制造假象,迷惑敌人。”</p>
袁术闻言,眼前一亮,随即又担忧道:“但如此一来,小股部队恐有危险。”</p>
袁绍拍了拍袁术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为大局计,些许牺牲在所难免。我已吩咐他们,务必保重自身,见机行事。若事不可为,便立即撤退,勿要恋战。”</p>
两人商议已定,随即各自返回营中,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撤退事宜。随着时间的推移,营地内的灯火逐渐熄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p>
然而,在这平静之下,却隐藏着四十万大军的涌动。他们按照袁绍和袁术的部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营地,向着豫州方向进发。沿途,精锐部队与黄巾军斥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凭借着过人的身手和机智的战术,他们成功地消灭了所有斥候,为大军的撤退扫清了障碍。</p>
在行军的过程中,袁绍和袁术不时地通过信鸽传递消息,确保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他们也时刻关注着黄巾军的动向,以防不测。</p>
终于,在漫长而紧张的行军之后,四十万大军顺利地离开战场,望着逐渐远去的黄巾军营地,袁绍和袁术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知道,这场艰难的撤退之战,他们赢了。而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p>
喜欢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请大家收藏:()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