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时间4年6月29日,晴空如洗,阳光洒满了大地,却似乎无法驱散即将到来的阴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黄巾军的旗帜如同蝗虫过境般迅速席卷了平原、济南、乐安三郡,所过之处,百姓流离失所,城池化为废墟。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场浩劫将无休止地蔓延下去时,黄巾军却突然停下了他们征伐的脚步,选择了一个相对隐蔽且安静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休养与恢复。</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青州之地,本是繁华之地,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而变得满目疮痍。焦和刺史,这位本应是青州百姓守护神的官员,此刻却只能望着黄巾军留下的满目狼藉,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他原本以为,随着袁家军队的撤退,青州能够迎来一丝喘息之机,却不料黄巾军并未真正离去,而是以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驻扎下来,仿佛是在等待下一次的爆发。</p>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焦和刺史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明白,仅凭青州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与黄巾军抗衡。于是,他决定向洛阳朝堂上报奏折,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支持与援助。在奏折中,他详细描述了黄巾军的势力之庞大、战斗力之强悍以及他们给青州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恳请朝廷能够派遣大军前来,彻底消灭这股祸患,还青州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p>
然而,焦和刺史也深知朝廷的难处。洛阳距离青州千里之遥,即便是朝廷愿意出兵相助,也需时日才能抵达。更何况,如今的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不断,能否抽出足够的兵力来支援青州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在等待朝廷回应的同时,焦和刺史也开始积极部署青州的防御工作。他调集了所有可用的兵力与物资,加固了城池与关卡,并派出探子时刻监视黄巾军的动向。</p>
在这段时间里,青州百姓的生活虽然依旧艰难困苦,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焦和刺史的感激与敬意。他们知道这位刺史大人正在为他们的安宁与幸福而努力奋斗着。同时,他们也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共同抵御外敌的侵扰。这种团结与坚韧的精神成为了青州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重要支撑。</p>
然而,黄巾军的威胁并未因此而消除。他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一般时刻威胁着青州的安全与稳定。焦和刺史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护好这片土地与人民。他相信只要朝廷能够及时出兵相助再加上青州百姓的团结与努力他们一定能够战胜黄巾军迎来新的希望与光明。</p>
神国时间4年7月1日,晨曦初破,金色的阳光洒满皇宫的琉璃瓦,朝堂之上,气氛却凝重如铅。刘宏皇帝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眸,仿佛能洞察群臣心中的每一个角落。</p>
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一份紧急奏折被缓缓呈上,其上“青州黄巾肆虐”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刘宏皇帝接过奏折,手指轻轻摩挲过那冰冷的墨痕,眉头渐渐锁紧。他深知,这份奏折背后,是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是国家的动荡不安。</p>
“青州黄巾肆虐,已成燎原之势,朕心甚忧。”刘宏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诸位爱卿,皆是国之栋梁,可有良策以解此危局?”</p>
此言一出,朝堂下的大臣们纷纷低头,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眼神闪烁,却无一人敢轻易开口。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危机,更是对朝廷财政、民心、甚至是皇权稳固的一次严峻考验。</p>
“丞相,你乃百官之首,可有何见解?”刘宏皇帝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丞相,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p>
丞相闻言,缓缓站起身,拱手道:“陛下,青州黄巾之乱,根源在于民生疾苦,百姓无以为生,方才揭竿而起。臣以为,当先赈济灾民,安抚民心,再调集大军,平定叛乱。”</p>
“说得好!”刘宏皇帝点头赞许,但随即又面露难色,“只是,国库空虚,如何筹集赈灾之资?”</p>
此言一出,朝堂下又是一片寂静。大臣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却无人愿意承担这份重担。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铠甲的武将挺身而出,正是镇守边疆多年的大将军何进。</p>
“陛下,臣愿自掏腰包,并号召军中将士捐资捐物,以解国家之难。”何进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p>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刘宏皇帝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在这危难之际,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共渡难关。</p>
“大将军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刘宏皇帝站起身来,环视着群臣,“诸位爱卿,当以大将军为榜样,齐心协力,共保我大汉江山!”</p>
随着刘宏皇帝的一声令下,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了整齐的应和之声。大臣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出力,共同应对这场危机。</p>
喜欢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请大家收藏:()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