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中天,春风和煦。</p>
距离仁寿山十余里之处,王氏大军竟然就地驻扎。</p>
临时搭的营帐内,有一魁梧大汉与一白面书生。两人蹲在地上,聚土成山,画沟为河,指指点点,正在商谈。</p>
那魁梧大汉叫王淳,是此次出征大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他是王氏当代宗主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排行老幺,可惜本身并无多少才干,在琅琊很不受重用。</p>
要不是此次王氏西征未经官面许可,王氏各大名将需镇守雍州不得妄动,王氏宗主作为一族执掌要坐镇琅琊,而王氏大军又必需由嫡系子弟统领,这最高指挥说什么也不可能轮的到王淳。</p>
好在这王淳有自知之明,一路上从未擅作主张,凡事皆听从那白面书生的安排,一心只想躺着把功劳挣了。</p>
所以,他只是挂了个名,真正的指挥是那名白面书生。</p>
说到这白面书生,就不得不提琅琊另外一个世家。</p>
鼎鼎大名的诸葛氏。</p>
这诸葛氏在中原也是声名远扬。于前朝中叶崛起,家学渊博,祖上尽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幕僚,极受当权者追捧。</p>
不过,其前代宗主诸葛诞在前朝末年发动过起义,失败后被定义为叛乱,导致诸葛氏遭到前朝清算,家族势力大不如前,只能沦为王氏的附庸。</p>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乾立国之后才得到改善。</p>
诸葛诞的两名孙子,诸葛颐与诸葛恢得周氏重用。</p>
长孙诸葛颐,弱冠知名,官至正二品太常,如今是诸葛氏家主。次孙官诸葛恢,官居从二品,拜尚书左仆射,参知政事,执掌大乾官员的考核和任免。</p>
两兄弟可谓是位高权重,重振了诸葛氏门楣。</p>
而这白面书生名叫诸葛逸才,乃是诸葛恢最小的儿子。弱冠之年便在青州声名鹊起,闯出孝才逸士的雅号。可惜诸葛氏人才太多,他又是个庶出,不受家族重视,被诸葛恢送给王氏当了个上门女婿。</p>
“将军请看!”诸葛逸才寥寥几笔简单勾勒出陇西的大致地形。</p>
“这个小土包就是仁寿山。”</p>
“此处山高树茂,四通八达,极易设伏。我等贸然行军极有可能自投罗网,还是等斥候探明前路再做打算。”</p>
“军师说的有理,就按军师说的办!”王淳没有一点架子,对诸葛逸才也是言听计从。</p>
这两人在王氏也算是难兄难弟。王淳是无才,自幼不受待见。诸葛逸才是赘婿,地位更加尴尬。</p>
是以,两人之间多少有点同病相怜,相处的还算融洽。</p>
正巧这时帐外来人禀报,前往仁寿山的斥候已探明前路,山上八成有伏军,不过人数无法确定。</p>
“军师大才,还真让你说中了!”王淳有些兴奋,诸葛逸才是真有才。而他越有才,自己就越容易躺赢。</p>
诸葛逸才点点头没有客气,又指向土包背面的一道沟壑,继续讲解道。</p>
“这里是大成河谷。”</p>
“这条河谷地势平坦,易攻难守,距离南安城不足五里,十分适合突袭。”</p>
“待右路大军成功渡河,仁寿山的伏军必然回援。”</p>
“届时,我等再从后包抄,联合右军先吃掉这支伏军!”</p>
“大善!”王淳觉得这一趟远门出的真是舒心又惬意。他已经开始畅想大胜而归时的风光场面,到时候,说什么也得让兄长给他弄个官当当。</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