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洞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商机:“小石啊,你也别忘了利用你石家的广泛人脉,多问问。记住,天赐良机,若是不及时把握,恐怕会反受其害,如同错失了春日的暖阳。”</p>
商人的消息,向来如同春风拂过田野,迅速而敏锐。仅仅三日之后,程文应手中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嘴角勾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原来如此,益州府这是迎来了大人物啊!”</p>
八娘好奇地眨着眼睛,追问道:“是谁呀?”</p>
程文应轻轻捋了捋胡须,笑容中带着几分神秘:“张安道,张方平,此人非同小可。”</p>
苏油一听,心里那叫一个乐呵,终于有人能来制衡一下平日里总是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苏轼了。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听说他可是个神童呢。”</p>
史洞修却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神童?咱们眉山还少吗?”</p>
程文应连忙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此言差矣,这位张公,绝非池中之物。他年少时家境贫寒,连买书都是奢望,只能向别人借书来读。三史啊,他只用了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就全部读完了,还书时,主家惊讶地问他何以如此迅速,他却淡然一笑,说已将书中内容尽数铭记于心。”</p>
苏轼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写着字,闻言不禁撇了撇嘴,小声嘟囔:“怎么可能,这肯定是后人附会出来的……”</p>
程文应闻言,哈哈一笑:“子瞻啊,你可别不信。张公出使辽国归来后,担任知制诰,代知开封府。府中事务繁杂,前任官员都是用书板记录,而他,却全凭记忆力,而且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他的记忆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绝非虚言。”</p>
说完,他又叹了口气,目光转向苏油:“此公为人务实,料事如神。小油啊,你要是能见到他,他一定会非常欣赏你的,你们两人,一老一小,气质上还真有些相似之处呢。”</p>
八娘见状,撒娇地说道:“阿爷,你就给我们讲讲这位张公的故事吧。”</p>
这,正是江卿世家的一项传统活动——品评朝中时政与人物。苏洵在苏东坡和苏辙年幼时,便常常与他们讲解朝中局势,分析人物性格。苏东坡甚至还曾写过一篇赞颂范仲淹的文章,其中有两句,深得苏洵的喜爱:“范文正公,志存高远,心如明月照人间;忧国忧民,胸怀天下,青史留名万古传。”</p>
每当提起这两句,苏洵总是赞不绝口,仿佛看到了自己儿子未来也能成为如范仲淹一般的大人物。 在座的一位智者轻轻拍打着桌上那份泛黄的文稿,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缓缓开口,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尘封的秘密:“这两行字字珠玑,咱们先悄悄藏着,别急着让老范知晓,日后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制胜的法宝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