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p>
自孙策伤病英年早逝后,孙权继承父兄基业,登临吴侯之位,统领江东六郡。</p>
孙权年少继位,尊重孙策临终前的遗训。内事依靠张昭等文臣辅佐,外事由周瑜统帅军务。安全,虽然年轻,但却知人善任。不但倚重一众老臣,更加发掘了鲁肃等一批文武人才。</p>
孙权虽然年轻,但在即位以来逐渐在臣属中树立了一定威望。其知人善任,也让孙氏在江东的基业更加稳固。而孙权并不满足于此,他继承父兄基业,在外人眼中仍是坐享其成。</p>
他不但要巩固父兄创下的基业,更想要建立属于他的功业。</p>
“列位,孤召尔等前来,是为商议军机大事。”</p>
议政殿上,孙权端坐首位,碧眼紫髯,显出一番别样的英气。</p>
江东文武分列于两侧,历经三世之后,孙氏在江东根基日益深厚,人才济济。</p>
文臣之中的张昭闻言起身,向孙权作揖。“既是军机大事,当要用兵,不知主公想要对何处用兵?”</p>
“自然是江夏!”孙权目标明确。</p>
“江夏黄祖与我有家仇,此仇必报,且江夏之地对我江东甚为重要,兄长在世之时也曾率兵攻打,然未能攻克,以至于今日祸患甚大。”</p>
“总而言之,无论于情于理,对江夏用兵势在必行!”孙权正声道。</p>
“到时,孤将亲自领兵前往!”孙权特意补充道。</p>
在孙权看来父兄没有做到的事情,他若能做到,便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威望,开拓基业。更能证明江东在他的治理下,实力已经进一步发展。</p>
孙权眼中势在必行,且把握十足的事情落在文武群臣耳中,却是意见不一,群臣之中多有议论之声。</p>
孙权目光微沉,眉头隐隐蹙起。</p>
“主公”张昭此时言道,“主公所言确实在理,于私,黄祖曾奉刘表之命伏杀老主公,与主公有家仇。于公,江夏地处长江上游,控长江水脉,使我长江天险荡然无存。攻取江夏能够拱卫我江东之安全。”</p>
“只是”张昭语气一顿,“黄祖盘踞江夏多年,占尽天时地利,实力强大,且背靠荆州刘表。黄祖毕竟同属于刘表麾下,主公若进攻江夏刘表必不会坐视不管。”</p>
“若,同时与黄祖刘表交战,恐怕力有不逮!此时战机不明,或可暂做等待观望。”张昭忧虑道。</p>
对于张昭的反对,孙权虽然并没有明显的露出不满,但向张昭的目光中已有不快之色。</p>
张昭是江东文臣之首,他一出声自然有人出声应和。</p>
“主公,臣也以为此时进攻江夏不妥。”文臣言道。</p>
“先主公进攻江夏虽有得胜,但依旧未能攻下江夏,灭掉黄祖。主公之前也曾派兵进攻江夏,可却无功而返。依臣看来进攻江夏虽然重要,但不必时时挂心,劳民伤财!”文臣怕孙权不听教训,还把之前孙权进攻江夏无功而返的事列举了出来。</p>
可事与愿违,没有像文臣所预想的一样孙权从他的话中吸取到教训,反而是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p>
劝谏归劝谏,你把之前的那档子事抖出来干什么?什么意思?</p>
孙权目光阴沉,之前他就是大张旗鼓的起兵进攻江夏,在他的设想之中,大军直逼江夏,攻城掠地,建功立业。就此威震荆襄,开展雄图霸业。谁能想到他刚信心满满的行军到中途,却突然接到消息,山越部族叛乱,危及地方。这一突然情况的发生让他不得不放弃进攻江夏的计划,原本进攻江夏的大军只能原路折返。</p>
他本来是去进攻江夏的,可谁能想到山越会突然叛乱!如果山越不叛乱,他会无功而返?</p>
孙权自信不会。</p>
“今时不可与往日同语。”孙权沉声说道。</p>
孙权脸色沉凝,“兄长当时进攻江夏,江东基业初定,实力不足。我前次进攻江夏无果,则是因为山越叛乱而不得不回师叛乱,此为内患,非战之罪也。”</p>
“我江东已历三世基业稳固,山越叛乱已平,内外无忧,此乃进攻江夏之大好时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