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程难度极大,但人类也不是什么都不准备就冲上去干,恰恰相反,在航行途中,人类群策群力基本上都把前期准备工作都搞定了。</p>
比如设计、选址、情报等工作全都是在这个阶段能完成。因此在抵达目标星域的时候,工程便真正开始了。</p>
这一次由于是太空建设的关系,人类大舰队并没有选择目标星域之中的其中一颗恒星作为停靠点,而是在抵达目标星域之后,选择直接在深空中减速,让整个大舰队都停在虚无的太空中。</p>
大舰队的相对速度保持与这片星域的恒星相对静止。</p>
整支大舰队大约两亿艘各类型舰船,就这么悬停在太空之中。当然也不算是深空,至少在如今的人类看来不算。</p>
完成减速之后的大舰队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颗黄矮星,大概有一光年左右的距离。</p>
这颗黄矮星已经被先遣的探索队探查清楚了,其里边拥有多达20颗行星,其中岩质行星十六颗,四颗是巨星气态行星,气态行星轨道上还有总数达到一百三十颗的卫星,其他不规则小行星更是不计其数。</p>
算是这片星域资源最为丰富的恒星系统了。</p>
人类大舰队选择在这颗恒星附近停下来,也有因为考虑到方便补给的因素。大舰队将在这个位置接受来自附近恒星系统的资源,然后将其加工成建造新粒子对撞机所需的各种部件、仪器、设备,再由下一步的施工机械运送出去在太空中进行组装。</p>
人类毕竟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流浪文明,所以在所有造物的设计方面,都力求模块化,新粒子对撞机建造也同样如此,虽然难度非常大,但这已经成了上至工程部下至普通人的共识。</p>
这可是一台长度达到六千六百七十四个天文单位的粒子对撞机,如此庞大的机器人类可不想造出来之后,变成一次性产品。</p>
所以可移动式模块化设计就很重要了。</p>
其实像这样长蛇模样的对撞机,在攻克一系列基础制造难关之后,它的模块化并不难,特别是它的加速部件其实都一样,难就难在要求这些部件还能拆卸和搬走。</p>
这要求必须在每个模块上安装有推进器且要求每个模块都成承受推进器带来的强大加速度。就算不用直接把推进器安装上去,也要求必须预留有推进器安装位置。</p>
单单是这两个要求,就把原来制造新粒子对撞机的难度从1提升到了100。为此,工程师们不得不将1号合金考虑进去,将其作为每个中间部件的框架。如果只是制造一个永久放在这片星空的粒子加速器,那完全不需要用到1号合金,可是没办法。</p>
就算是达到了三级文明巅峰,1号金属的制造仍然要比普通金属难,这样就造成了时间成本上的增加。但对于人类而已,增加的时间成本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没有人想造一个无法移动的对撞机。</p>
项目正式进入实际动工阶段,在大舰队完成减速的时候,航行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八个新的强人工智能已经出发,它们带着各自的施工飞船,向着各自的目标而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