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强也是强龙,与这帮地头蛇相斗需小心谨慎再谨慎。</p>
八月十六是秋闱的正日子,南直隶所有考生齐聚南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p>
天还没亮,南京城便开始动了起来。</p>
负责维持考场秩序的士兵们早早起来吃饭,然后来到考场外面维持秩序。</p>
路边的商贩也早早起来贩卖各种考试物资。</p>
除了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外,卖的最好最快的是考试期间吃的干粮。</p>
原因在于考试时间太长,饭菜会变质坏掉。</p>
明代的秋闱有三场,每场三昼夜,中间要两次换场。</p>
实际算下来考试总时长是九天七夜。</p>
第一场考八股文,根据四书五经出题。</p>
第二场试论一道,根据官府公文和案例来撰写各种类型的公文。</p>
第三场考策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提到的国计民生问题,想出对策和办法。</p>
为了保证考试公平和顺利,考试开始后号舍就会上锁,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p>
在这九天七夜中,穷一点的考生们基本只吃三种食物:炒面,穿孔烧饼,咸菜。</p>
这三种食物都是军粮,保质期之长得到了军队的肯定。</p>
富裕的考生吃的种类也不多,主食在炒面和穿孔烧饼的基础上加上糕点。</p>
由于今天是秋闱的正日子,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史可法将南京京营士兵一分为二。</p>
一部分把守城墙和城门,剩下的全部进城协助南京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衙的差役在城中巡逻,维持秩序。</p>
考场外,两位主考官和四位同考官在考场门口监督士兵搜身。</p>
明朝秋闱前,各布政司及两京府会安排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四人。</p>
主考官负责出题、审卷、排名,拟定录取名单并上报礼部。</p>
同考官负责协助出题、审卷。</p>
&lt;/p&gt;</p>